T/EJCCCSE 191-2025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咨询服务规范
- 文件大小:16.08 MB
- 标准类型:团体标准规范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6-21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咨询服务规范》(T/EJCCCSE 1912025)是由中诚智信工程咨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制定的团体标准,旨在规范BIM技术在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咨询服务。以下是主要内容总结:
1. 范围与规范性引用文件
- 适用范围:适用于建筑项目全过程的BIM技术应用咨询服务,涵盖设计、施工、竣工阶段。
- 引用标准:包括GB/T 51212(BIM应用统一标准)、GB/T 51301(设计交付标准)等国家标准。
2. 术语与缩略语
- 核心术语:明确定义BIM、建设全生命周期、模型精细度(LOD)、模型单元等关键概念。
- 缩略语:列举ALC、IFC、GIS、VR等常用术语的英文全称及含义。
3. 总体原则与要求
- 基本原则:循序渐进、协同工作、信息安全、成果交付合规。
- 参与方: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BIM咨询单位等需共同协作。
- 目标:提升管理效能、优化流程、实现可视化动态监控、促进信息共享。
4. BIM服务目标
- 核心目标:
- 提升全生命周期管理效能。
- 优化设计与施工流程,减少错误。
- 实现可视化管理和动态监控(如进度、成本)。
- 促进跨专业信息共享与协同。
5. BIM实施规划
- 策划要求:
- 编制BIM实施策划方案,明确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协同流程。
- 建立服务质量管理机制,持续优化流程。
- 管理模式:根据项目类型(如DBB、EPC、全过程咨询)选择适配模式。
- 协同平台:需支持分类存储、权限分级、版本管理,并具备轻量化、云技术扩展能力。
6. BIM服务要素
- 数据管理:
- 分类编码遵循GB/T 51269,确保数据完整性和互用性(如IFC格式转换)。
- 模型要求:
- 统一基准点、坐标系,按专业划分子模型。
- 模型精细度分LOD1.0(项目级)至LOD4.0(零件级)。
- 工具配置:
- 软件:建模软件(如Revit)、应用软件、协同平台(设计/施工/运维)。
- 硬件:图形工作站、移动终端等需满足性能需求。
7. BIM服务要求
- 服务机构:需具备法人资格、专业团队及类似项目经验。
- 人员要求:持BIM资质证书,具备技术经验与服务意识。
8. BIM服务内容
设计阶段
- 模型创建:基于图纸构建建筑、结构、机电模型,确保精度与一致性。
- 分析应用:
- 碰撞检测:检查专业间冲突(硬/软/间隙碰撞)。
- 净空分析:优化竖向空间(如结构梁下净高)。
- 工程量校验:辅助造价预算,减少人工误差。
- 虚拟漫游:通过动画/VR展示设计方案,辅助决策。
- 专项优化:机电管线综合、幕墙/装饰深化设计。
施工阶段
- 施工支持:
- 场地规划:模拟临时设施布局,优化资源投入。
- 深化设计:结合施工工艺调整模型,输出节点图。
- 技术交底:通过三维动画指导复杂工艺。
- 进度与质量管理:
- 基于5D平台(时间+成本)实时监控进度与质量整改。
- 材料管理:跟踪物料采购、出入库,降低损耗。
竣工阶段
- 信息录入:采集设备品牌、维保信息至竣工模型。
- 模型完善:按LOD3.0/LOD4.0标准更新模型,关联验收资料。
9. 附录与参考文献
- 附录:
- 模型代码:分专业(如结构柱KZ、给排水消火栓XH)提供标准化编码。
- 属性信息:定义构件属性(如抗震等级、管线材质)。
- 颜色设置:规范各系统颜色(如消防管红色、新风管蓝色)。
- 参考文献:列出7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核心价值
- 标准化:统一BIM应用流程、数据格式和交付要求。
- 全周期覆盖:从设计到运维,确保模型信息连续传递。
- 技术整合:结合倾斜摄影、3D扫描、VR等新技术提升应用深度。
该标准为建筑行业提供了系统化的BIM实施框架,推动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