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Tags | 热门标准 | 最新标准 | 订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标准 > 团体标准

T/CWAN 0130-2025 焊接接头疲劳试验方法

  • 文件大小:9.38 MB
  • 标准类型:团体标准规范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6-21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以下是团体标准T/CWAN 0130-2025《焊接接头疲劳试验方法》的详细内容总结:


​一、标准概述​

  1. ​适用范围​

    • 适用于钢制电弧对接接头及角接接头的疲劳试验
    • 用于绘制S-N曲线及对比不同因素(如焊接工艺、材料等)对疲劳性能的影响
  2. ​核心目标​

    • 规范焊接接头疲劳试验的试样制备、设备要求、试验流程及数据处理方法
    • 提供不同受力形式下的应力计算和修正方法

​二、关键内容​

​1. 术语定义​

  • ​四点弯曲/三点弯曲​​:区分双向压力和单向压力加载方式
  • ​脉动拉伸应力​​:最小应力接近零的交变拉伸应力
  • ​条件疲劳极限​​:特定循环次数下不破坏的最大应力
  • ​S-N曲线与P-S-N曲线​​:分别表示应力-寿命关系及其统计概率分布

​2. 试样制备​

  • ​取样要求​​:
    • 直接从焊接结构截取或焊接模拟试板,需保证材料、工艺与实际一致
    • 焊缝需无表面缺陷(裂纹、气孔等),角变形<5°,错边需符合GB/T 19418
  • ​加工规范​​:
    • 保留焊缝余高,机械加工刀痕顺受力方向
    • 焊道中心需与试样中垂线重合,推荐线切割加工

​3. 试验设备​

  • ​设备要求​​:
    • 需具备足够强度和刚度,动载示波波动≤3%
    • 夹具需保证试样对中,加载装置与试样中垂线重合
  • ​校验要求​​:试验前需校验或处于检定周期内

​4. 试验方法​

  • ​通用要求​​:
    • 应力比R建议为0.1,试验过程不得中断
    • 需监测试样表面温度,避免热疲劳影响
  • ​S-N曲线绘制​​:
    • 需5个以上应力水平,每级至少6个试样
    • 高周疲劳试验应力范围通常为5×10⁴~1×10⁶周次
  • ​对比试验​​:每应力水平至少3个试样

​5. 试验报告​

需包含以下内容:

  • 材料信息(牌号、化学成分、力学性能)
  • 试样尺寸、焊接工艺(pWPS)、无损检测结果
  • 试验条件(温度、频率、应力比)
  • 失效循环次数、裂纹位置及试验异常记录

​6. 数据处理​

  • ​S-N曲线绘制​​:
    • 双对数坐标下拟合均值连线,水平段对应疲劳极限
    • 条件疲劳极限可通过“逼近法”或统计方法确定
  • ​P-S-N曲线绘制​​:
    • 基于正态分布计算不同可靠度下的概率寿命
    • 需验证对数疲劳寿命与应力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检验)

​三、附录核心内容​

​附录A:试样图纸与尺寸​

  • 提供7种典型接头(对接、十字、T形接头)的试样图纸及推荐尺寸,例如:
    • ​对接接头拉伸试样​​:平行段长度≥6t+焊缝宽度,过渡圆弧半径≥25mm
    • ​十字接头试样​​:宽度≥6t,高度5t

​附录B:焊接变形修正​

  • ​偏心测量​​:通过角变形α和轴向偏心e计算附加弯矩
    • 公式:
      e=/left(d_2-d_3/right)+/left(d_2-d_3+d_4-d_1/right)/frac{b}{a}+/frac{t_1-t_2}{2}
    • 修正应力幅:Δσₛ=Δσₘ+Δσₛ(膜应力+二次弯曲应力)

​附录C:板厚修正​

  • ​修正系数γₜ​​:板厚>25mm时需修正应力幅
    • 公式:
      /gamma_t=/left(/frac{25}{t_{eff}}/right)^n
    • 修正指数n与接头类型相关(如焊态十字接头n=0.3)

​附录E:应力计算​

  • 提供对接、角焊缝、T形接头的应力计算公式,例如:
    • ​全熔透对接接头拉压应力​​:
      /sigma=/frac{F}{/delta l}
    • ​角焊缝平面内弯曲应力​​:
      /tau=/frac{3M_1}{al^2}

​附录F:P-S-N曲线绘制步骤​

  1. 计算对数寿命均值与标准差
  2. 剔除异常数据(起码值检验)
  3. 验证正态分布(相关系数检验)
  4. 拟合线性方程:
    /lg N_{pj}=a_p+b_p/lg/sigma_j

​四、参考文献​

  • 国际焊接学会(IIW)疲劳设计建议
  • 国内权威教材(如史耀武《焊接制造工程基础》)

​总结特点​

  1. ​全面性​​:覆盖试样设计、试验执行到数据分析全流程
  2. ​可操作性​​:提供具体公式、修正系数及检验阈值
  3. ​标准化​​:严格引用GB/T、JB/T等国家标准
  4. ​工程适用性​​:针对实际焊接变形、板厚差异提出修正方法

如需进一步了解某部分细节(如特定试样图纸或计算公式),可指定章节深入说明。

下载说明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下载帮助 | 下载声明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