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LJTDXH 001-2024 城市绿地碳汇调查技术规程
- 文件大小:3.21 MB
- 标准类型:团体标准规范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6-21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黑龙江省土地学会团体标准 T/HLJTDXH 001-2024 城市绿地碳汇调查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的详细总结:
一、标准核心内容概述
该标准规定了城市绿地碳汇调查的完整技术流程,包括术语定义、调查程序、样地布设、信息采集、碳储量和碳汇计算、技术档案管理及报告编制。适用于城市范围内以植被为主体的各类绿地碳汇调查。
二、核心章节详解
1. 术语与定义(第3章)
- 城市绿地:以植被为主体,具有生态、游憩等功能的绿地(引用GB/T 51346)。
- 调查单元:基于城市基础地理网格筛选的最小调查单位(需满足绿地率要求)。
- 调查样地:在调查单元内设置的30m×30m基本地块,包含乔木、灌木等分层样方。
2. 调查程序(第4章)
流程分为6步:
① 确定调查单元 → ② 布设调查样地 → ③ 采集样地信息 → ④ 计算碳储量 → ⑤ 计算碳汇 → ⑥ 技术档案与报告编制。
(流程图见图1)
3. 调查单元确定(第5章)
- 数学基础:
- 坐标系:CGCS2000(经纬度十进制)。
- 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3°分带)。
- 高程基准:1985国家高程基准。
- 网格创建:
- 全覆盖城市区域,网格大小按国家标准地形分幅或地方实际调整。
- 编码规则:由东向西、由北向南顺序编码。
- 筛选标准:
按GB/T 51346计算网格单元绿地率,筛选符合规划城区绿地率要求的单元(记录于表A.1)。
4. 调查样地布设(第6章)
- 原则:代表性、稳定性、保护性(避开敏感区域)。
- 样地结构:
- 30m×30m样地划分为9个10m×10m网格(图2)。
- 样方设置:
- 乔木样方:选1/3/5/7/9号网格(5个)。
- 灌木样方:2m×2m,位于乔木样方内(边界2m以上区域)。
- 草本/枯落物样方:1m×1m,位于灌木样方内。
- 土壤样方:乔木样方东南角向东2m处。
- 定位与编码:
- 角点定位:采用RTK设备(符合GB/T 39616)。
- 编码规则:网格单元顺序码+样方序号(示例见附录B)。
5. 样地信息采集(第7章)
分层采集数据,记录于附录C表格:
- 乔木层:
- 测量胸径(≥2cm)、树高(≥2m)、枝下高等(表C.1)。
- 胸径测量规则:1.2m处分枝则测所有分枝取平均。
- 灌木层(表C.2):
- 选3株标准木,全株收获测定地上(干、枝、叶)及地下(根)鲜重。
- 取样≥300g,按LY/T 2259测含水率及含碳量。
- 草本层(表C.2):
- 记录物种、盖度、高度,全株称重后取200–300g样品测含水率及含碳量。
- 枯落物层(表C.3):
- 测量厚度,全收集称重后取200–300g样品测含水率及含碳量。
- 土壤层(表C.3):
- 分层采样:0–30cm、30–50cm、50–100cm(不足按实际厚度)。
- 每层用环刀取3个样本,按LY/T 1215测土壤密度,LY/T 1237测有机质。
- 贮存要求:符合GB/T 32722。
6. 碳储量计算(第8章)
- 分层计算:
按LY/T 2988计算各层碳储量(公式如下):
C总=C乔+C灌+C草+C枯落物+C土壤C_{/text{总}} = C_{/text{乔}} + C_{/text{灌}} + C_{/text{草}} + C_{/text{枯落物}} + C_{/text{土壤}}C总=C乔+C灌+C草+C枯落物+C土壤- 单位:千克(kg),最终转换为kg/m²(记录于表A.1)。
7. 碳汇计算(第9章)
- 库-差别法:
ΔC=Ct2−Ct1t2−t1/Delta C = /frac{C_{t_2} - C_{t_1}}{t_2 - t_1}ΔC=t2−t1Ct2−Ct1- Ct1C_{t_1}Ct1:基年碳储量;Ct2C_{t_2}Ct2:当年碳储量;ΔC/Delta CΔC:年均碳汇量(kg/a)。
8. 技术档案与报告(第10–11章)
- 档案内容:
网格数据、样地角点坐标、采集记录表(附录C)、数据记录表(表A.1)。 - 报告提纲(附录D):
- 概述:目的、范围、任务来源。
- 方法:网格划分、样地布设、工作评估。
- 信息处理:分层数据采集与分析。
- 结果:碳储量现状、碳汇量计算。
- 结论与建议:调查成果评价及改进建议。
- 附录:含所有记录表模板。
三、附录内容概要
- 附录A:调查数据总表(表A.1),汇总各网格单元绿地率及分层碳储量。
- 附录B:样地编码示例(图B.1),展示网格与样方标识码逻辑。
- 附录C:分层信息采集表(C.1乔木表、C.2灌草表、C.3枯落物/土壤表)。
- 附录D:调查报告框架模板(含5章核心章节)。
四、引用标准清单
共引用11项标准,包括:
- 国标:GB/T 51346(绿地规划)、GB/T 39616(RTK定位)等。
- 行标:LY/T 2250(土壤调查)、LY/T 2988(碳储量计量)等。
- 地标/文献:DB31/T 1232(上海森林碳汇)、IPCC温室气体指南等。
总结
该规程构建了一套标准化、分层化的城市绿地碳汇调查体系,从网格划分、样地布设到分层采样、碳汇计算均有详细操作指引,兼具科学性与实操性。核心创新点包括:
- 网格化调查单元管理,确保全覆盖与数据可比性;
- 五层生物量精细采样(乔/灌/草/枯落物/土壤);
- 库-差别法动态评估碳汇,支持长期监测。
适用于城市绿地碳汇的基线调查、年度监测及碳中和评估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