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T 2534-2025 生鲜肉冷链物流技术规范
- 文件大小:962.74 KB
 - 标准类型:农牧渔类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6-17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以下是NY/T 2534-2025《生鲜肉冷链物流技术规范》核心内容的详细总结:
一、范围与适用性
- 适用范围:规范生鲜肉(未经冻结的畜禽胴体、分割分切产品和可食用副产品)从冷加工到销售终端的全链条冷链物流质量控制。
 - 核心目标:确保生鲜肉在冷链各环节始终处于规定温度环境,保障品质安全。
 
二、关键术语定义
- 生鲜肉:未经冻结处理的畜禽屠宰加工产品。
 - 冷链物流:从生产到消费全程维持适宜温度的实体流动过程。
 - 装卸载:运输工具与储藏库之间的产品载卸作业。
 - 末端配送:从储藏库/配送站到消费者的冷链递送活动。
 
三、冷链全流程
核心流程:
冷加工 → 包装(或不包装) → 储存 → 装载 → 运输 → 卸载 → 销售 → 末端配送
四、各环节技术要求
1. 冷加工
- 卫生要求:符合《GB 12694 畜禽屠宰加工卫生规范》。
 - 冷却要求:	
- 屠宰后立即冷却,分割环境温度 ≤12℃,时间 ≤1小时。
 - 温度控制:		
- 畜肉:分割后24小时内中心温度降至7℃以下。
 - 禽肉:分割后2小时内中心温度降至4℃以下。
 - 可食用内脏:中心温度 <3℃。
 
 - 严禁冷却过程出现冻结状态。
 
 
2. 包装与标识
- 包装条件:环境温度 ≤12℃,时间 ≤30分钟。
 - 标识要求:	
- 裸装/包装产品标识符合《NY/T 3383 畜禽产品包装与标识》。
 - 运输包装需标注储运温度,图示符合《GB/T 191》《GB/T 6388》。
 
 
3. 储存
- 储藏库要求:	
- 设密封门套装置,温度精确控制。
 - 货品离地存放(置于托盘/垫板),按品种、批次分类码放,执行“先进先出”。
 
 - 空间间距:	
- 离门≥0.2m、离顶≥0.3m、距顶排管≥0.3m、距墙≥0.4m。
 
 - 温度监控:定期检测,超限时及时处理。
 
4. 装卸载
- 设备要求:符合《GB/T 28640》《GB/T 40956》。
 - 作业规范:	
- 全程冷链操作,生鲜肉严禁落地。
 - 监测表面温度(超标时测中心温度),超温需降温。
 - 中断作业时关闭厢门并启动制冷。
 - 记录内容:车厢卫生、作业时间、品类、数量、重量、温度。
 
 
5. 运输
- 运输工具:	
- 专用温控设备,隔热防冻,易清洗消毒。
 - 配备实时温度记录装置(记录间隔 ≤5分钟,异常报警)。
 
 - 温度要求:车厢恒温 0℃~4℃。
 - 装载管理:	
- 装车前预冷车厢至≤4℃。
 - 货物离顶≥0.2m,防止移动(使用支架/栅栏)。
 - 裸装与包装肉隔离防护。
 
 
6. 销售
- 设施要求:配备冷藏库/冷柜。
 - 温度控制:储存温度 0℃~4℃。
 - 卫生管理:	
- 每日清洗消毒设备,检查产品保质期及感官性状(停售异常品)。
 - 散装销售需分区隔离,提供一次性手套等防护。
 
 - 照明限制:禁用影响肉质感官判断的灯光。
 
7. 末端配送
- 执行《WB/T 1103 食品冷链末端配送作业规范》,确保配送过程温度稳定。
 
五、信息追溯与记录
- 信息追溯:	
- 建立全链条追溯系统,符合《GB/T 40465 畜禽肉追溯要求》。
 
 - 记录要求:	
- 内容覆盖:人员健康与培训、设备维护、卫生管理、质量控制、储运销售等全环节。
 - 保存期限:≥产品保质期后6个月;无明确保质期时≥2年。
 - 核心原则:记录真实完整,确保全程可追溯。
 
 
六、主要更新内容(相比2013版)
- 结构调整:	
- 新增“装卸载”“末端配送”“信息追溯”“记录”章节。
 - “包装”改为“包装与标识”,“贮存”改为“储存”,“批发、零售”改为“销售”。
 
 - 技术升级:	
- 细化温度控制要求(如分割后降温时限)。
 - 强化装卸载过程温度监测与记录。
 - 明确运输工具实时温控记录装置参数(≤5分钟/次)。
 
 
七、引用标准
关键引用包括:
- 《GB 12694》《GB/T 20575》(卫生与加工)
 - 《GB/T 28640》《GB/T 40956》(运输与交接)
 - 《GB/T 40465》(追溯系统)
 - 《WB/T 1103》(末端配送)
 
总结:该标准通过全流程温度控制+精细化操作规范+全程追溯机制,确保生鲜肉冷链物流的品质安全,尤其强化了装卸载、信息管理、终端配送等薄弱环节,为行业提供系统性技术指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