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X/T 748-2025 区域高分辨率模式降水强度特征检验指标
- 文件大小:443.39 KB
- 标准类型:气象标准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6-20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以下是对《QX/T 748-2025 区域高分辨率模式降水强度特征检验指标》主要内容的详细总结:
一、标准基本信息
- 标准号:QX/T 748-2025
- 名称:区域高分辨率模式降水强度特征检验指标
- 发布与实施:2025年3月7日发布,2025年5月1日实施
- 归口单位: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45)
- 起草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适用范围:适用于水平分辨率≥3km的区域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降水产品检验和性能评估。
二、核心检验内容
1. 检验对象
- 平均小时降水强度:检验时段内有效降水(小时降水量>0.1mm)的平均强度。
- 小时降水强度分布:不同强度降水在总降水量中的占比。
2. 检验要求
- 实况数据来源:
- 气象站小时降水观测(国家级站+区域自动站),或
-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多源融合降水产品。
- 数据处理:
- 采用临近点插值法将模式预报降水插值至观测站点/格点。
- 统计要求:
- 统计时长≥1周(减少无降水时次的影响);
- 仅使用小时降水强度≤95百分位的样本(排除极端强降水干扰)。
三、检验指标与计算方法
1. 平均小时降水强度检验指标
- 定义:
P_{/text{int}} = /frac{A_{/text{rain}}}{N_{/text{rain}}}A_{/text{rain}}:累积降水量(mm);N_{/text{rain}}:有效降水小时数。
- 误差指标(针对站点/格点):
- 平均误差(
C_{ME}):C_{ME} = /frac{1}{N}/sum_{i=1}^N (F_i - O_i) - 均方根误差(
C_{RMSE}):C_{RMSE} = /sqrt{/frac{1}{N}/sum_{i=1}^N (F_i - O_i)^2} - 平均绝对误差(
C_{MAE}):C_{MAE} = /frac{1}{N}/sum_{i=1}^N |F_i - O_i| - 空间相关系数(
C_{COR}):C_{COR} = /frac{/sum_{i=1}^N (F_i - /bar{F})(O_i - /bar{O})}{/sqrt{/sum_{i=1}^N (F_i - /bar{F})^2 /sum_{i=1}^N (O_i - /bar{O})^2}} - 符号说明:
N:站点/格点数;F_i:预报值;O_i:观测值;/bar{F}、/bar{O}:区域平均预报值和观测值。
- 平均误差(
2. 小时降水强度分布检验指标
- 方法:采用e指数拟合法表征降水强度分布:
A_{/text{rain}}(P_{/text{int}}) = /exp/left(/alpha - /frac{1}{/beta} P_{/text{int}}/right)
或对数形式:/ln[A_{/text{rain}}(P_{/text{int}})] = /alpha - /frac{1}{/beta} P_{/text{int}} - 参数意义:
/alpha:弱降水占比的指标(值越大,弱降水占比越高);/beta:强降水占比的指标(值越大,强降水占比越高)。
- 评估标准:模式拟合参数
/alpha、/beta与观测值越接近,表明模式对降水强度分布的预报性能越好。
四、规范性要求
- 术语定义:明确“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基于流体力学方程数值求解的预报模型)。
- 数据质量控制:极端降水样本(>95百分位)需剔除,避免统计偏差。
- 引用文件:
- 《数值天气预报产品检验规范》(GB/T 34303-2017);
-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气象出版社,2003);
- WMO《全球数据处理和预报系统手册》(2019)等。
五、创新点
- 针对性:专为高分辨率模式(≥3km)设计,突出对小尺度降水特征的检验。
- 分布检验法:引入e指数拟合参数(
/alpha、/beta),定量评估弱/强降水比例,弥补传统指标对分布形态的忽略。 - 数据严谨性:要求融合多源观测数据,并控制极端值影响。
六、附录与参考文献
- 附录:未在摘录中展示,但标准正文提及需参考配套文件。
- 参考文献:涵盖国标、行业手册、学术论文(如陈昊明等2021年综述)及国际文献(如Jolliffe《预报检验指南》),支撑检验方法的科学性。
总结:该标准系统化规范了高分辨率模式降水强度检验流程,通过平均强度误差指标和分布拟合参数双维度评估模式性能,强调数据质量控制与统计严谨性,为提升区域精细化降水预报提供技术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