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Tags | 热门标准 | 最新标准 | 订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标准 > 团体标准

T/CES 208-2023 电力视觉检测算法评价方法

  • 文件大小:22.43 MB
  • 标准类型:团体标准规范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6-24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根据T/CES 208-2023《电力视觉检测算法评价方法》团体标准,以下是核心内容的详细总结:


​1. 范围与适用场景​

  • ​范围​​:规范电力视觉检测算法的指标计算、数据集质量要求、测试流程及质量评价方法。
  • ​适用场景​​:
    • ​设备缺陷检测​​:输电、变电、配电等场景的可见光/红外/紫外图像。
    • ​违章识别​​:电力作业现场的行为、装置、管理违章视觉检测。
    • ​任务类型​​:目标检测、图像分割、图像分类模型。

​2. 关键术语定义​

  • ​视觉检测​​:基于可见光、红外、紫外图像的分类、检测、分割模型预测。
  • ​目标尺寸分类​​:
    • ​大目标​​:尺寸 > 96×96像素
    • ​中目标​​:32×32像素 ≤ 尺寸 ≤ 96×96像素
    • ​小目标​​:尺寸 ≤ 32×32像素
  • ​数据集类型​​:训练集(模型构建)、测试集(模型评估)。

​3. 核心评价指标与计算​

​性能指标​

​指标​ ​适用模型​ ​计算公式​ ​含义​
​准确率 (A)​ 检测、分类 A = /frac{TP + TN}{TP + TN + FP + FN} 总体分类正确率
​精确率 (P)​ 检测、分类 P = /frac{TP}{TP + FP} 正样本预测准确率
​召回率 (R)​ 检测、分类 R = /frac{TP}{TP + FN} 正样本识别完整率
​F1分数​ 检测 F1 = /frac{2 /times P /times R}{P + R} 精确率与召回率的调和平均
​平均精度 (AP)​ 检测 AP = /int_0^1 p(r) dr 精确率-召回率曲线下面积
​平均交并比 (MIOU)​ 分割 MIOU = /frac{1}{M+1} /sum_{i=0}^M /frac{a_{ii}}{/sum_j a_{ij} + /sum_j (a_{ji} - a_{ii})} 分割区域重叠精度

​效率性​

  • ​推理时间​​:V_{/text{inf}} = /frac{T}{N}(单张图片平均处理时间)。

​稳定性​

  • ​干扰稳定性​​:噪声/亮度/平移扰动后指标变化率(V_{/text{int}})。
  • ​有损稳定性​​:压缩/损坏后指标变化率(V_{/text{los}})。

​可信性​

  • ​方差评估​​:交叉验证多次测试的精确率方差(S^2),方差越小可信性越高。

​4. 评价数据集质量要求​

​可见光图像​

  • 分辨率 ≥ 1280×720像素
  • 色差 ≤ 0.08,信噪比 ≥ 50dB
  • 照度均匀度 ≥ 90%

​红外图像​

  • 分辨率 ≥ 640×480像素
  • 热灵敏度 ≤ 50mK
  • 波长范围:7500–14000nm

​紫外图像​

  • 分辨率 ≥ 320×240像素
  • 波长范围:185–260nm

​通用要求​​:

  • 测试集需独立于训练集;
  • 多目标场景中,每类样本占比 ≥ 20%;
  • 数据格式为Pascal VOC(符合Q/GDW 12118.3)。

​5. 评价流程与方法​

​评价流程​

  1. ​提交申请​​:提供模型基础信息(场景、框架、样本规模等)。
  2. ​确定任务​​:明确检测/分割/分类任务及光线场景(可见光/红外/紫外)。
  3. ​提交模型​​:以Docker镜像提供,API接口需支持JSON格式(详见表1、表2规范)。
  4. ​选择指标​​:根据任务类型选取对应性能指标(如检测模型需计算AP、F1等)。
  5. ​制作数据集​​:按第6章要求构建测试集。
  6. ​模型测试​​:分任务执行测试(流程图见下文)。
  7. ​质量评价​​:综合指标判定等级(A-E级)。

​模型测试方法​

  • ​目标检测模型流程​​:

     

    逐帧对比标注与预测结果,统计TP/FP/FN/TN,计算AP、F1等指标。

  • ​图像分割模型流程​​:

     

    逐像素比对预测与标注区域,计算MIOU。

  • ​图像分类模型流程​​:

    校验预测类别与标注一致性,统计准确率、召回率(多分类需计算均值)。

​交叉验证​

  • 测试集充足时,分割为多份进行多次测试,取指标平均值以降低随机误差。

​6. 模型质量等级判定​

​通用规则​

  • ​等级定义​​:
    • ​A级​​:优秀(直接使用)
    • ​B级​​:良好(微调后使用)
    • ​C级​​:一般(需优化)
    • ​D级​​:较差(大幅修改)
    • ​E级​​:不合格(重建模型)
  • ​判定逻辑​​:所有指标需同时满足等级阈值,单指标不达标则降级(如"B+"或"A-")。

​关键场景阈值​

​模型类型​ ​光线场景​ ​A级阈值​ ​B级阈值​
​目标检测(大目标)​ 可见光 精确率/召回率/AP ≥ 90% ≥ 85%
  红外/紫外 ≥ 80% ≥ 75%
​图像分割​ 可见光 MIOU ≥ 80% ≥ 75%
  红外/紫外 MIOU ≥ 80% ≥ 75%
​图像分类​ 可见光 准确率/召回率 ≥ 90% ≥ 85%
  红外/紫外 ≥ 80% ≥ 75%

​注​​:中目标/小目标的检测模型阈值比大目标降低5–10%。


​7. 附录参考​

  • ​附录A​​:提供模型等级判定的详细阈值表(如可见光检测模型A级需满足精确率≥90%等)。
  • ​测试报告​​:需包含指标计算结果、稳定性分析及等级判定依据。

此标准为电力视觉检测算法提供了系统化的量化评价框架,覆盖模型开发、测试到落地的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

下载说明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下载帮助 | 下载声明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