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NJK 07-2025 药膳食品认证通则
- 文件大小:3.71 MB
- 标准类型:团体标准规范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6-20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T/HNJK 07-2025 药膳食品认证通则》主要内容的详细总结:
核心目标: 规范药膳食品的生产、制作与认证,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在食养保健层面)和质量可控性,并建立一套认证体系。
主要内容总结
-
范围 (第1章):
- 规定了标准的适用范围:药膳的要求、基本理论、制作原则、制作类别、应用原则、加工方法等。
- 明确了认证的内容、要求、程序与管理。
- 指出也适用于 T/HNJK 01-2025《药食同源产品生产技术规范》中预包装产品的认证。
-
规范性引用文件 (第2章):
- 列出了标准制定所依据的国家标准、行业规范、法律法规文件等关键参考,包括:
-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 卫生部/卫健委关于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新资源食品(如人参)、新增食药物质(如当归、党参等)的公告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 多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如 GB 14881, GB 2760, GB 2761, GB 2762, GB 2763, GB 29921, GB 14880, GB 28050)
- T/HNJK 01-2025《药食同源产品生产技术规范》
- GB/T 37029 食品追溯信息记录要求
- 列出了标准制定所依据的国家标准、行业规范、法律法规文件等关键参考,包括:
-
术语和定义 (第3章):
- 定义了标准中使用的关键术语,如“药膳”、“辨证施膳”、“调食和药”等,为标准的理解和使用提供基础。
-
原则与要求 (第4章):
- 理论基础: 必须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合理组方配伍食材与食药物质/新食品原料。
- 辨证施膳: 强调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根据个体情况(体质、证候)调整应用。
- 原料合规: 使用的食药物质、新食品原料必须符合国家卫健委/市场监管总局规定。
- 份量灵活: 可一人一餐量,也可按比例增加。
- 原料质量: 必须选用合规、卫生、新鲜的食材和饮片;辅料调料需正规合格;禁用过期变质、“三无”产品。
- 制作基础: 以日常烹饪技术为基础,参照标准加工。
- 核心定义: 明确了“药膳”是基于中医药理论,将特定中药与食物组方,经加工制成具有调整生理功能、色香味形效俱佳的特殊膳食。
-
基本理论类 (第5章):
- 阐述了药膳的基础指导思想(平衡阴阳)、配伍原则(协同增效、限制偏性)、选料原则(辨证施膳、因时因地因人调整)和制作要求(需明确食药物质、主辅料、调料、方法、食养作用、宜忌人群)。
-
基本类别 (第6章):
- 区分了药膳中使用的食物类原料(粮食、蔬果、肉蛋奶、水产、调味品等)和药物类原料(适合食用、口感好、无明显毒副作用、无严格剂量要求的中药材)。
-
药膳类别 (第7章):
- 按形态和用途将药膳分为七大类:
- 菜肴类: (煨炖炒蒸炸烤等)
- 粥食类: (米谷+药物熬煮)
- 糖点类: (糖/蜜+药物/食物制成点心零食)
- 饮料类: (药酒、保健饮、药茶等)
- 水果类: (水果+药物煮炖蒸拌)
- 面点类: (面粉+药物粉末/提取液制作)
- 其他类: (不属以上类别的药膳)
- 按形态和用途将药膳分为七大类:
-
应用及禁忌 (第8章):
- 应用原则: 强调辨证论治,分清虚实盛衰,祛邪扶正。明确药膳不能代替药物。
- 配方要求: 食谱/菜谱需包含名称、主辅调料、制作方法、食养作用、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
- 禁忌警告: 明确标注慎食人群、禁食人群(如对食材过敏者、严重肝肾损害者)。注意中药与食物配伍禁忌、孕产妇禁忌、疾病忌口。
- 特殊人群: 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应在专业人士指导下食用。
-
加工方法 (第9章):
- 详细列举了药膳原料的炮制方法,融合了中药炮制和食品加工工艺:
- 切制、炒制、煮制、蒸制、灸制(蜜炙、酒炙等)、药液制备、过滤、浓缩(蒸发浓缩、蒸馏浓缩)。
- 详细列举了药膳原料的炮制方法,融合了中药炮制和食品加工工艺:
-
药膳制作法 (第10章):
- 详细描述了各类药膳的具体制作工艺:
- 热菜类: 炖、煮、熬、煨、蒸、炒、爆、熘、炸、烧、炝。
- 凉菜类: 拌、腌、冻。
- 粥类: 生药饮片粥、中药研末粥、药物提汁粥、汤汁类粥。
- 饮料类: 药酒配制、保健饮(露)制作、药茶制作(冲泡、煎煮代茶、袋泡)。
- 面点类: 将药物加入面粉制作面点。
- 详细描述了各类药膳的具体制作工艺:
-
安全健康要求 (第11章):
- 人员要求: 从业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
- 生产要求: 药膳生产加工必须符合一系列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14881, GB 2760, GB 2761, GB 2762, GB 2763, GB 14880, GB 29921, GB/T 37029, GB 28050),涵盖了卫生规范、添加剂、污染物、农残、真菌毒素、致病菌、营养强化、追溯、营养标签等各方面。这是确保药膳安全性的核心要求。
-
认证 (第12章):
- 这是标准的核心认证规则部分。
- 认证内容: 包括产品名称及标准的规范性、产品质量与标准的符合性、产品及原料的可溯性和稳定性。
- 认证结果: 通过第三方认证后颁发带认证标识的证书,有效期三年。
- 认证要求:
- 对机构: 需为独立法人第三方,无不良记录;依据相关法规标准及本标准;需经标准提出/归口单位授权并接受考核。
- 对企业: 需具备相应生产许可资质;有产品执行标准;拥有产品商标所有权或唯一使用权。
- 对产品: 必须符合所列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14881, GB 2760等);预包装产品需提供包含执行标准全部项目的第三方检测报告。
- 认证程序:
- 申报: 企业提交申请材料(生产许可文件、产品标准、投料记录、全项检测报告、追溯文件、商标证明等)及实物样品。
- 审查:
- 形式审查:资质、标准、样品、检测报告、商标、追溯文件等。
- 技术审查:资料符合性审查 + 必要时实地考察(生产车间、设备、卫生、仓储等)。
- 认证公告: 审查通过则发证公告;不通过发终止通知。
- 复审: 认证机构在证书到期前按程序复审,决定是否延续。
- 认证管理: 复审通过后换发新证书。
总结要点
- 中医理论核心: 标准严格建立在中医药理论基础之上,强调辨证施膳是药膳制作和应用的灵魂。
- 原料合规性: 反复强调使用的食药物质和新食品原料必须符合国家最新规定目录。
- 食品安全优先: 将食品安全置于首位,要求生产过程严格遵守一系列国家食品安全强制性标准(GB系列),并对从业人员健康有明确要求。
- 工艺规范化: 详细规定了各类药膳的加工炮制和制作方法,旨在保证工艺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 信息透明化: 要求食谱/菜谱明确标注成分、做法、作用和宜忌人群。
- 严谨的认证体系: 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第三方认证流程,涵盖机构资质、企业条件、产品要求、申请材料、审查(形式+技术+实地)、公告、发证、复审、换证等环节,确保认证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 可追溯性: 在认证要求中强调产品及原料的可溯性(GB/T 37029),并作为企业申报和审查的重要内容。
- 定位清晰: 明确药膳属于食养范畴,不能替代药物治疗。
该标准为药膳食品的规范化生产、安全应用和可信认证提供了全面的技术和管理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