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14/T 44-2025 蝴蝶兰组培育苗技术规程
- 文件大小:284.62 KB
- 标准类型:地方标准规范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7-03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ICS 65.020.20 CCS B 05
梅州市地方标准
DB 4414/T 44—2025
蝴蝶兰组培育苗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n seedling production of phalaenopsis by tissue culture
2025 - 04 - 29 发布
2025 - 08 - 01 实施
梅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4414/T 44—2025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梅州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梅州市农林科学院花卉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瑞珍、宋勇强、李艳梅、林新莲、钟琦雯、李翠玲、李安琪、李爱娜、黄菊 新、廖国英、张相平、黄静兰、张燕珊。
I
DB 4414/T 44—2025
蝴蝶兰组培育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蝴蝶兰组培育苗的术语和定语、培养基配制、外植体处理、外植体接种、组培苗分级、 炼苗和档案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梅州地区蝴蝶兰组培苗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NY/T 2306-2013 花卉种苗组培快繁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组培 Tissue Culture 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培养植物离体器官或组织,使其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技术。 3.2 组培苗 Tissue Culture Plantlet 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的种苗。 3.3 外植体 Explant 组培中作为离体培养材料的器官或组织。 3.4 培养基 Culture Medium 供植物外植体存活和生长所必需的介质,通常由水、大量元素、钙盐、微量元素、铁盐、有机成分、 激素以及凝固剂等组成。 3.5 炼苗 Acclimatization 在保护设施中,通过逐步调整温度、光照强度、湿度等,使瓶苗出瓶后得以正常生长的过程。
4 培养基配制
4.1 水质要求 水质应符合NY/T 2306-2013表B.1的要求。
1
DB 4414/T 44—2025
4.2 配制 按照附录A的方法配制相应培养基,定容后搅拌均匀,以0.1 mol/L的NaOH或HCl溶液调整pH值5.2~
5.8。 4.3 分装
培养基煮沸后分装至培养瓶中,诱导、增殖、复壮培养基每瓶30 mL~50 mL,生根培养基每瓶50 mL~ 70 mL。标明编号、配制日期等信息。 4.4 灭菌
高温高压灭菌压力9.8×104 Pa~10.8×104 Pa,温度121 ℃±2 ℃,灭菌时间20 min。 4.5 储存
灭菌后的培养基按编号归类层叠堆放,平置冷却,存储温度不高于25 ℃,避光避粉尘,存储时间 不超过30 d。
5 外植体处理
5.1 外植体采集 在温室大棚采集生长健壮、无病虫害、观赏性状好的蝴蝶兰花梗作为外植体材料。控水5d~7d,适
当增强光照,选择晴朗天气进行采集。 5.2 预处理
用消毒过的剪刀选取带有腋芽的花梗,切取带有腋芽的节段,腋芽上下保留的1 cm~2 cm,放入装 有洗衣粉溶液的瓶子中浸泡3 min~5 min后,用自来水冲洗至无泡沫出现,然后用蒸馏水冲洗2次。 5.3 消毒
在接种室的超净工作台操作,将冲洗干净的花梗小段转至无菌烧杯中,先用75 %酒精处理30 s,无 菌水冲洗1次后,再用0.1 %氯化汞消毒8 min~15 min,最后用无菌水清洗4次~6次。
6 外植体接种
6.1 接种前准备 开启超净工作台的紫外灯和风机30 min,开启镊子和解剖刀消毒器,超净工作台、器具和双手用75 %
酒精消毒。 6.2 诱导培养 6.2.1 接种
将消毒好的小段顶端平切,底端斜切至长度1 cm~1.5 cm,垂直均匀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中,每瓶接 种3个~5个。 6.2.2 培养条件
2
DB 4414/T 44—2025
接种完成后转入培养室先进行暗培养7 d~10 d,培养温度22 ℃±2 ℃,待芽萌发后进行光照培养, 光照强度1500 Lx~2000 Lx,光照时间8 h/d~10 h/d,培养温度25 ℃±2 ℃,湿度60 %~70 %。 6.3 增殖培养 6.3.1 转接
采用增殖培养基,在诱导培养基培养30 d~60 d后,筛选出高度1.5 cm~3 cm、叶片开始展开的丛 生芽进行增殖培养,切除叶片和接触培养基部分,根据丛生芽的长势分切,转接到增殖培养基。 6.3.2 培养条件
转接完成后转入培养室光照培养,光照强度1500 Lx~2000 Lx,光照时间10 h/d~12 h/d,培养温 度25 ℃±2 ℃,湿度60 %~70 %。 6.4 壮苗培养 6.4.1 转接
采用壮苗培养基,将瓶内增殖代数小于20代、培养时间大于2个月、芽体长势较差、高度小于2.5 cm 的芽体进行壮苗培养,按芽体大小分级转接到壮苗培养基。 6.4.2 培养条件
壮苗培养在光照强度2000 Lx~3000 Lx,光照时间10 h/d~12 h/d,培养温度25 ℃以下,湿度60 %~ 70 %,培养时间为35 d~45 d。 6.5 生根培养 6.5.1 转接
采用生根培养基,切除褐化组织、黄叶,注意不要弄伤健壮叶片,筛选生长健壮、长势均匀、高度 大于2.5 cm、叶片数量2片~3片的芽体进行生根培养。 6.5.2 培养条件
转接完成后转入培养室光照培养,光照强度1500 Lx~2000 Lx,光照时间8 h/d,培养温度25 ℃± 2 ℃,湿度60 %~70 %。
7 组培苗分级
根据叶片颜色深浅、叶片张开幅度、苗高等,将蝴蝶兰组培苗分为小苗、中苗、大苗。小苗苗高2.5 cm~3 cm,中苗苗高3 cm~4 cm,大苗苗高4 cm以上。根据不同品种不同等级分类整齐摆放。
8 炼苗
8.1 大棚消毒 炼苗前7 d~10 d,对温室大棚内环境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消毒。
8.2 炼苗
3
DB 4414/T 44—2025 当组培苗高2.5 cm~4 cm,具有3片~4片叶时,可进行炼苗。
8.3 炼苗条件 在温室大棚内进行,光照强度5000 Lx~8000 Lx,光照时间8 h/d~10 h/d,温度25 ℃~28 ℃,
湿度70 %~80 %。 8.4 种植
炼苗15 d~20 d天可出瓶种植。 9 档案管理
记录外植体采集时间,培养基配制信息,诱导培养至炼苗移栽各个环节的相关信息,应覆盖整个生 产管理周期,所有记录真实、准确、规范。
4
A A
附录A (规范性) 蝴蝶兰组织培养配方表 A.1 蝴蝶兰组织培养配方表见表 A.1。 表A.1 蝴蝶兰组织培养配方表
类别 大量元素
钙盐
微量元素
铁盐 有机成分
激素 凝固剂
—
名称
诱导培养基
硝酸钾 硝酸铵 磷酸二氢钾 七水合硫酸镁 无水氯化钙 碘化钾 硼酸 一水合硫酸锰 七水合硫酸锌 二水合钼酸钠 五水合硫酸铜 六水合氯化钴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七水合硫酸亚铁 肌醇 甘氨酸 盐酸硫胺素 盐酸吡哆醇 烟酸 6-BA
IBA NAA 卡拉胶 糖
1900 1650 170 370 440 0.83 6.2 22.3 8.6 0.25 0.025 0.025 37.3 27.8 100
2 0.5 0.5 0.5 1~3 0 0.2~0.4 7000 20000
增殖培养基
1900 1650 170 370 440 0.83 6.2 22.3 8.6 0.25 0.025 0.025 37.3 27.8 100
2 0.5 0.5 0.5 1~3 0 0.2~0.4 7000 20000
DB 4414/T 44—2025
生根培养基
950 825 85 185 220 0.83 6.2 22.3 8.6 0.25 0.025 0.025 37.3 27.8 100 2 0.5 0.5 0.5 0 1~2 0.05~0.3 7000 30000
单位:毫克每升 壮苗培养基
1900 1650 170 370 440 0.83 6.2 22.3 8.6 0.25 0.025 0.025 37.3 27.8 100
2 0.5 0.5 0.5 0 0 0.05~0.3 7000 30000
5
DB 4414/T 44—2025
—
活性碳
表A.1(续)
0
0
1000
1000
6
